本期,我们将走进林嘉诚、潘悦、钟良胜、马汉鑫、覃海华的作品,从五位设计标杆人物的从业经历与设计感悟出发,探索更多灵感故事。
在中国80后设计界,有一位极具辨识度的设计师。因为形象和性格与熊猫十分相似,而被业内亲切冠以“熊猫奶爸”的昵称,他就是厦门寸匠熊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嘉诚 - 中国首位将“德国幼教之父”菲纳克斯教授(Wassilios Emmanuel Fthenakis)的育儿理念融入幼儿空间的设计师。
在「设计千人计划·标杆人物」中,林嘉诚的设计领域非常独特:在商业空间、住宅空间、创意设计的激烈竞争里,他始终专注于儿童空间设计领域,并凭借赤子之心、卓越的审美和扎实的功底,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近年来,亲子消费业态发展迅速,儿童空间设计需求剧增,但是很多餐厅、酒店、游乐园、书店等,往往追求表面上成年人的喜好和审美,却忽略了儿童才是真正的受众。
有感于此,林嘉诚秉持“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设计”这一理念,根据儿童心理、行为模式去设计空间,满足孩子运动、交往、探索、启迪和情感表达的空间需求,在萌宝亲子餐厅、映月-华元大地书院和厦门青友文创店等经典设计作品中,他为中国孩子贡献了很多快乐纯真的空间设计。
林嘉诚一直以来专注于研究中国幼儿亲子空间设计,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了解,并把这种认知延展到团队办公场所的设计中——当下的设计团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每天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远远大于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而这个家人之外的大家庭,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凝聚力,才能共同创造出抚慰人心的设计。
为了让员工在一个耳目一新的环境里办公,把每天上班当作动力而不是负担。
林嘉诚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思想冲击、解构和重组后,决定以高效协同、大量储物、自然放松、优美曲线等关键词,组成设计要点:
将日常大量应用的曲线,沿用在自己的办公空间,营造一种温和而有力的空间氛围;大面积的曲线办公台面,没有阻隔伙伴之间的距离,以便让每一个人的呼声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反馈;超薄钢板与半圆墩支撑打造的趣味工作台,自然构化出不同工作属性的小场景,每个连接区域便是大家思维碰撞的舞台……
在林嘉诚看来,跨团队多角色沟通、异地协调工作、甚至是随时开展头脑风暴,都非常需要一个真正多元化的办公场景支持,因为“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克服一个困难”。
通过对寸匠熊猫办公场所的升级改造,他期待与每一位团队成员、合作伙伴在美好的空间,创造更多美好的设计场景。
在设计圈子里,提起潘悦,大部分人想到的身份是“DOT潘悦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创意设计总监”,但对于很多上海人来说,潘悦更令人熟悉的却是“潘老师”。作为体育明星苏炳添《苏神的新家》改造的热门嘉宾,这位80后设计师在节目上侃侃而谈,不断以专业的知识与设计灵感为听众营造他们想要的生活。
对于潘悦来说,设计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代表着一种生活的温度。面对业主的时候,他是有名的暖男——极强的沟通力、周到成熟的生活思维、善于捕捉细节的双眼,潘悦不仅从专业的角度营造一个家的空间,更强调设计离不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设计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词,毕竟业主是空间的使用人,有自己的坚持和习惯。而设计师出于美学和落地性,常常要与业主再三沟通。在潘悦看来,服务甲方,并不囿于甲方,空间与生活的本质不变,需要的是人去打破对空间的固有思维,确保项目最终的完美呈现。
对于设计的未来,射手座的潘悦充满了活力和想象,他拒绝给自己贴标签,并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设计师在年轻时、至少45岁前要尝试不同的风格,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才知道某些空间是互通的。”
【向 McQueen致敬-暴力美学展示厅】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450号“家饰佳”。这是一家将艺术设计、时尚潮流与家居生活相结合,打造集艺术空间设计于一体的建材家居生活馆。
在知名建材馆里的设计品牌展厅,不止是一项简单的空间改造,更多的还要关注改造带来的市场效益,以至成为行业的一个“网红打卡点”,这恰恰是潘悦及设计团队所面临的挑战。
在本次展厅的设计中,潘悦阐述的设计理念是“打造新差异性”,同时提出了三大要素:1、商业的端口如何定位,设计如果配合销售模式;2、延长展厅营业时间,加入新模式功能;3、渠道客户喜欢什么。
整个设计的灵感来源出自Alexander McQueen,从他的事业精神到他的作品、他的设计元素。麦昆不仅是时尚圈的宠儿,他的天才设计和离经叛道也深入普通旁观者的心中。这也是为什么要用麦昆对待设计的执着,来隐喻甲方与设计师在事业及产品的执着心。
为此,展厅以红色与黑色为主基调,红与黑总让人产生正与邪、生与死、阳光和阴影、喧哗和沉寂、激进和保守的感觉。它们虽然极端对立却又有难以言状的共性将这一对矛盾的色彩同时使用是色彩运用中不可否认的经典搭配。
红色与黑色的搭配,是时尚界和艺术界公认的最为经典颜色组合,以黑色的神秘炫酷,配上热烈而妖娆的红色,缔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风尚感。
而整个空间镜面与金属的碰撞,再加上灯光的点缀,所有反射的景象给整个空间带来意外的惊喜,在视觉体验上有着强大的冲击力,更凸显高级感和律动性。
一件好的商业设计作品具备那些条件?
潘悦是这样提出:首先符合当下市场需求,同时为甲方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其次是才是符合我们认为的作品。
LICO力高设计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钟良胜,始终坚持以“50%DESIGN”的设计哲学,专注于理想生活的空间机能构筑、美学感知传递以及生活方式创建,以其富有高品质感和独特的美学眼光的功能美学主义作品备受行业社会关注和认同。
何谓“50%DESIGN”设计哲学?
从现代设计层面而言,它代表着“功能的使用性”与“美学的情感性”,探讨的是“空间”和“人际”之间的关系。
在钟良胜看来,“50%日常生活&50%情感生活即理想生活”。空间的功能角色、结构、尺度、比例不能独立存在,应该依托于家庭成员角色、结构、关系、交流互动频次等要素。空间使用功能与审美形式应相互协同,过于强调功能性,空间生硬而冷峻;过于强调美学形式,又可能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功能与审美的取舍平衡在于主人的生活观、家庭观、生活方式与设计师的碰撞。
因此,在不同的作品中,钟良胜结合50%使用功能&50%审美形式,打造理想生活设计,在还原日常生活场景的同时,重构空间主人的生活方式,给主人家庭成员关系带来更新改善的新体验。
在这个信息和物质挤压感受的时代,钟良胜始终关注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本案中,基于主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关注孩子生活的核心诉求,以及LICO主张“50%DESIGN”的设计理念,钟良胜与主创团队将“留白 不被填满的生活”作为本案的创作轴心策略,围绕“家 给孩子以意趣”的理想生活主张,以期为主人创造极简、柔软、意趣的理想生活居所,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柔软而富于意趣的家。
一个关于孩子的家应该是怎样的呢?
钟良胜认为,外部世界已经足够精彩、丰富、多元,它足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拓展孩子的思维;而家更需要为孩子提供外部世界所不能提供的——心灵的净化与感受力的培养。
因此,他将本案主要着力点和创新思考放在公共活动空间,特别是客厅的设计:日常使用时,客厅可以分为两部分,可供男主人饮茶、阅读,同时孩子可以在另一侧玩乐;女主人邀请邻里朋友带孩子来家里社交玩耍时,客厅则变成孩子的游乐场。
设计师认为,除了电视、游戏、玩具外,父母的关注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才是家庭生活中最美好的色彩。
与此同时,更安全的空间抹边处理、为减少对孩子的心理提示而藏起来的电视、客厅转角处的方舱小窗台、餐厅墙面那方可以投射星空的壁灯、自由拆组的沙发,并不源自某种审美风格,而是从主人和设计师的柔软内心自然流淌出来。
作为设计标杆人物,钟良胜在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坚信,真正理想的家是我们可以在和家人长久相处的生活中,有所感受地降临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刻,有所觉知地过好每一天;真正理想的生活,是心灵的归属,是爱,无处不在。
从业以来多次获得国内外系列设计奖项的马汉鑫,本次也带来了入围IFI全球设计大奖、IDA美国国际设计大奖室内设计荣誉提名奖、法国Novum Design Award 室内设计银奖等业界大奖的多个作品。
作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的高材生,马汉鑫一手创办了HRAMN汉马建筑,强调“我们对平庸不感兴趣,我们已经知道美,我们追求极致”。
为此,他带领团队深掘人本需求,为客户打造最切合的环境体验,创造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以多元化设计语言诠释“室内建筑”设计理念,致力构建空间设计典范。
“最初以美术艺术生身份接触设计行业,这是一个由感性趋向理性的思维转换过程。我的性格是偏向于感性的,但是面对空间设计,却是理性大于感性,如何去平衡理性与感性的这个过程帮助我更好地去做设计。”
在汕头进行设计工作,马汉鑫接触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毛坯私宅项目。在他看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大部分业主意识到设计营造以及生活质感的重要性,这对于设计师来说充满着挑战,也更需要珍惜这一份挑战带来的美好。
在设计中,马汉鑫将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室内设计手法,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以适当的形式感将立面造型与空间层次结合起来,用最洗练的笔触,描绘出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
【XINA SPACE】呈现的是一个高端全屋定制展厅。在设计中,打破了传统展厅以产品展示为主体、规整陈列布局的店面模式,采用以空间美感为主、产品为辅的设计手法,展现空间的艺术感、层次感、空间感,提炼更纯粹更高端的艺术品味。以有逻辑性的展示体系解构并重新定义产品空间,这是空间自我意识觉醒的美妙过程。
该展厅位于汕头知名建材馆的三楼,平面格局呈多边角的异形状,面积仅140平米,整个空间内部只有两个小窗,光线较差。
有鉴于此,马汉鑫脱离世俗制约,以干练的线条牵引空间场景转换与交汇,超长定制吧台的直线切入在视觉上拉伸了空间的纵深感,同时悄无声息地划分了功能分区。几何体的点状置放、块面线条的连贯性、以及各式材质的肌理碰撞,一同牵引贯穿着空间场景的层次变化,提高了整个空间的灵动性。
设计之初,此空间还有一个硬性条件限制着,即商场的风管与风机基本集中在此店面的天花区域,使空间的高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增加了设计的难度。然而重重受限的天花空间,并未隐蔽设计巧思的构想。天花的空间氛围被一同融合进整体空间框架,L形灯膜的贯穿牵引,曲面体与长型条状灯槽穿插构成的律动形态,营造出一览无余的抽象感。
作为空间设计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因为每个项目的委托人都拥有不同的性格与喜好。在【XINA SPACE】这个项目中,甲方本身就是工匠出身,整套设计图纸完成后,都是由甲方去深化落地。
这非常难得,也相当有趣,这让马汉鑫颇为感概:“在互相成就的同时,感谢甲方与我一同享受这个创作过程,这不但宝贵,而且富有生命力。”
从业设计16年,华艺海创设计创始人覃海华始终坚信,设计这个行业“会做”和“做得好”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而术业有专攻这个词,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是一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存在,设计师的工作也十分辛苦,但是覃海华却乐在其中:“设计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将很多不可能变为有可能。”有鉴于此,覃海华一直用心坚持,全力以赴对待每一个项目,做有灵魂的设计。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以厚重的设计底蕴再加上突破的思维方式,在娱乐商业空间设计领域打造了许多经典案例,尤其擅长不同主题的餐饮设计,成为了该一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在业内人士眼中,覃海华的设计独特、新颖,对色彩有独到的见解,以现代混搭风格见称,善于将创新文化、艺术的元素,融入其设计作品中,他将丰富的生活体验融入到创造中,在作品中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妙意境。
一如其名“不聚不散”,本案是一家餐酒吧,主要打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空间,同时注重惬意与潮流感共存的时尚氛围。
为此,覃海华采用开敞式的空间设计手法,没有生硬的遮挡,这使得空间富于变化。餐厅内布局以用餐的方式分区,座位形式丰富、满足各种用餐需求,轻松营造出用餐及酒市后的热闹氛围。
同时,阳台空间的设计将室内和内外的边界线最大化的模糊掉,无缝的衔接起来,随着自然光线与室内灯光的不同变换配合,为整体提供了早茶夜晚正餐酒市的空间转变,应对不同使用场景的服务。
混凝土是最妥帖的底色。空间在混凝土的大面积包裹下,尽显淳朴。木质墙面的运用以及家具的搭配增加了空间的温度,也显得层次丰富。
红色玻璃砖装饰隔断设计是整个空间的矛盾点。不破不立,红色打破了空间的沉默。红砖与混凝土的结合更是复古和时尚碰撞,营造出舒适休闲、精致轻奢的聚餐氛围。
天面的竹编装饰具是曲线的延伸,拉伸了视觉感官,环绕着室内以形意柔化空间,契合用餐空间的氛围。
从功能到氛围的考量、以及陈设与材料的选择,【不聚不散餐厅】体现了覃海华在餐饮空间设计的重要特征:清新明快的现代设计与环保可持续精神相融合,让空间、光影、自然实现可持续完美结合,大量的绿植配合朴拙的混凝土给予顾客最纯粹的用餐氛围。
对场景再定义是新商业时代下设计师的自觉思考,同时设计师也是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无论是儿童商业空间、品牌展厅、私宅设计还是餐饮空间,林嘉诚、潘悦、钟良胜、马汉鑫、覃海华都从细分领域的专业角度出发,呈现了一个个当代中国新商业场景的设计范式。
展望未来,「设计千人计划」将持续对话设计标杆人物,一起分享他们所理解的当代美学设计及发展趋势品质生活,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定义设计未来,敬请继续关注!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设计千人计划」特别策划
走进58位标杆人物的设计故事
我们对设计未来的探索永不止步
将持续为中国设计圈层发声
下一期,更多精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