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升级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2022年11月10日
CIFF广州 | 「设」交圈:中国年轻人“过日子”图鉴:更理性的选择,更温暖的思考



无数个年轻人的日日夜夜里

生活不再有固定标准

「态度自由」

带来对不设限生活可能性的展现


imageimage



image

imageimageimage

在中国家博会(广州)「年轻人日与夜」设计潮玩展上,聚焦年轻人生活方式,潮流玩家和设计大咖们有什么前沿预测呢。


FireShot

image

image


设计师的要务之一是,学会与人共情。在曹雪教授看来,设计是一种文明、背后隐藏着一种人文关怀的素养。“设计师在共情之后,要学会煽情,并以之为艺术手段而融入到设计作品之中”。设计一个视觉或产品时,要具备系统思维,将文化性、艺术性及商业性这三要素,实现有序结合。


image

image



广州城市标志的设计,由“广州”二字组合成广州新地标-广州塔的图形,使其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和现代美感。同时,也融入南来北往的帆船及飞鸟之形态,体现千年商都海纳百川而更为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整体利落而明快的图形造型,凸显国际化、智慧型城市的风貌。


不拘泥于单一元素的应用,“所谓元素思维,仅在设计中体现某一特定元素,如逢国潮必有青花瓷、蓝印花布、 皮影、如意纹等”,曹雪分析到,元素思维具有局限性,这也是当下不少国潮文创产品出现高度同质化现象的原因所在。


image


image

藉由系统思维的推导,在中国视觉元素中,可以避免中国传统元素的堆砌,从而也实现设计的创新。而创新的背后,也要更多地注入人文的温暖。“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一个终端的人,更不应把自己局限当成产品”,曹雪解析道:“作为设计师,我们希望自己以及自己所设计的物件、产品,都能成为一种介质、一个媒介,能够传递观念、精神及态度”。


他举例了家用冰箱的设计: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冰箱是冷冻室在上方、冷藏室在下方;而在80年代后,这种设计逐渐被迭代,冷冻室与冷藏室互换位置,冷冻室在下、冷藏室在上,这种“颠倒”关系正是出于设计师对人们日常使用的观察,“在家用冰箱的日常使用中,70%以上是家庭主妇及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而冷藏室的使用频率也远远高于冷冻室,这种位置的调换避免了使用者频繁地弯腰取物,某种程度上也是使用人群腰部的保护。”


image


思维的改变,落地于实际的设计行为中,可能外人看来仅是一次简单的变化。但这种简单,却蕴藏着设计者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与照料,对整个行业而言可能便是一个变革转型的契机。


“希望为传统家具设计带来思考,也希望我们的设计能让生活更美好!”

imageimage


青山周平的作品从大体量的建筑,到小型商业空间,类型不一而足、但大都有着近似的气质。在他看来,设计的本质是共通的,而当下社会的变化,促使他对设计、建筑、城市有着新的认知和思考。


image


“手的痕迹,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正是因着这些痕迹的加入,成就了仅限此刻此地的建筑存在。而这些“存在实体”,区别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生成物,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具有体验感与情感性的、近似于梦想投射的独特存在。


imageimage

image


全手工折叠200多块镀锌钢板,让本来平顺的金属表面形成不可预估的随机造型感。在由北京隆福寺职工食堂改造而来的「木木艺术社区」,囿于机构本身的公益性质以及艺术展览功能,外立面材料选用新型金属材料,以五种不同程度的折痕打造出过渡的褶皱肌理,同时设计师配合工人亲自加工板材,最终呈现出一种机械加工无法轻易实现的立面效果。


image

image味从山


“做一些自己也没有想过、没有想到的东西,是我期待探索的方向”,位于阿那亚小镇的「味从山海 甜品店」从沉静而浩渺的大自然出发,店内散布的山石形态,象征着时间的神奇造物,也代表着人如沙石、在天地河海之中成为渺小而孤独的存在。

image

image


山石的原型,出自设计师亲自手捏的小模型,逐步放大、翻模而来。人手所制作的物件,区别于数据分析及机械制造的、非理性的特质,而这也能为空间带来一种偶发感与无目的性,自然而然地植入情感的价值。


image

image



自然有着极强的随机性与非标气质,在杭州天目里的「失物招领Lost&Found」空间里,大面积地使用品牌库存的大批老木料,在被工业品围绕的现代家居场景中,这些“老东西”将生活的累积和时光的沉淀演绎得淋漓尽致。


imageimage


但囿于木料尺寸不一、状态不同,设计过程中无法依赖惯常的绘图技术出图,只能用实物进行手工实验逐一推敲,最后在施工现场与工人师傅一起堆叠完成。老木料的“个性”被珍而重之,从而也为空间置入了极具渲染性的生命力与存在感。


image

01



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揭示了劳动、工作和行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劳动是迫于生存所需、属于自然的生命循环;工作是人类社会之中的活动、借由大工业生产制造各种人造物。


而行动则是区别于劳动、工作,是为创造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服务于生产的事务,这也将是未来设计的探索方向,空间基于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建立一个利他性的共同体。


imageimage


“这一届的年轻人,什么才是他们的真实一面”,徐红虎在演说伊始抛出疑问。在“野性消费”与“低欲消费”两种行为共存的当下,年轻一代的消费决策愈发倾向于理性与真实,“他们会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为真正的爱好而投入更多”,因而“野性消费”并不等同于过度消费,而“低欲消费”也不意味着彻底地“不消费”。


image


《2022年轻人生活图鉴》基于年轻人的职场、居住及娱乐三大板块进行研究,探索出15大生活“趣势”。结合需求金字塔,可以发现从基础、进阶到顶层,年轻人的消费决策覆盖着三个面向,从功能上的“好用与否”、社交上的“出片好晒与否”到情感上的“能否表达自我身份”等。


image

imageimageimageimage

《2022年轻人生活图鉴》部分“趣势”


这些消费主张,同时也是其居住精神的直接印证:年轻人“一定要买但也不乱买”,他们勇于直面真实需求,会把钱花在“用价比”更优的选项上;年轻人对颜值的要求更高,“一定要美且美而不同”,接受网红文化但也警惕审美泛化,充分要求个性化;年轻人积极探索生活的多变可能,“一定要改但也未必全改”,即便是精装房交付,年轻一代也会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和喜好进行“微调”,装修做变法,喜欢内部搬家。


image

image


而由此,也可洞察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家居消费底层逻辑:从基础功能需求出发而导向的“环保与收纳”;基于社交需求而对家居设计进行高颜值的改造以及自发分享;而以上种种最终“生长”出情感需求领域的“自我治愈”与“家庭关系”的重构,例如不少屋主为潮玩、手办、球鞋特别定制专门展示柜/墙,表现出一种童年代偿及寄托转移的特征;为在快节奏工作生活中获得片刻休憩而特意改造出一个自我治愈的空间、自我独处的角落。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不难发现,“治愈感”成为当下家居改造的关键词,在重压之下喘不过气来的年轻人们,通过改变家的设计,改变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在人与空间的关系重构中,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也在改变,而这对家居品牌而言,把握住这一要点,无疑也会赋予自己的品牌更大的溢价空间。


imageimage


李小冷不冷是「超想逛你家」节目的主理人,视频内容全网累计播放超1.3亿次、粉丝量达190万,在她持续“探家”过程中,她也在思考“什么样的家,是粉丝们喜欢看的”;而怎样的家居氛围,才是真正过日子的。


image


“最初我们真的以为,我们要找那些很漂亮的家,要特立独行的、要仅此一份的,要非常有设计感、风格向的”,李小冷不冷在现场举例分享了几个探家案例后说到:“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其实最受欢迎的,是实用的、舒服的、方便的家。”


image

而这也是与人内心的真正诉求相呼应的,过日子的风格理应是让我们的生活舒适的事与物。设计的是生活本体,而不是房子这个载体本身。


居者需要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空间,也不是一个奢华至极、装满昂贵家具的地方,而真正渴求的是,生活在其中的心情、感受及情感,人在其中是不是开心、是不是感受到爱与温度、是不是便利舒心。唯有满足这些体验感,这个地方才能叫做家。


image


审美、潮流在不断变化,而实用的需求是恒常而应优先看待的。而在实用的基础上,能做到赏心悦目、成为一种“美”,也能成为必须之“用”。但一切的一切之前提在于,这些事物是不是居者所真正喜欢的,能不能为居住日常所用,而不应被外物所裹挟导致本末倒置。因而,在她的观点中,“过日子”的风格,其实就是一种平常的日子,有爱、有温度、有欢喜。


image


日,是城市的鲜活度;夜,是家里的烟火气。


在变与不变之中,城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生动的、温暖的,而每一个个体的需求也理应被洞见、被照顾。而这些妥帖的照料,将生成一幅又一幅生动且有趣的生活图景,进而构成年轻人所热爱的、当代生活图鉴,串联起一个中国消费者乐于“买单”的东方叙事。



- END -




地址:

广州市新港东路980号广交会展馆C区16号馆A层

电话:020-89128390

Copyright © 2022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09210号

SITE MAP

网站地图